档案分类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特征,对档案进行有层次的区分,并形成相应的体系。立档单位应对归档文件进行科学分类,同一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归档文件一般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三级分类,规模较小或公文办理程序不适于按机构(问题)分类的立档单位,可以采取年度—保管期限等方法进行两级分类。
推荐市级及以下单位采用两级分类的方法。
按年度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如2008年、2009年,2010年等。
跨年度一般以文件签发日期为准。
计划、总结、预算、统计报表、表彰先进以及法规性文件等内容涉及不同年度的文件,统一按文件签发日期判定所属年度。
跨年度形成的会议文件归入闭幕年。
跨年度办理的文件归入办结年。
当形成年度无法考证时,年度为其归档年度,并在附注项加以说明。
按保管期限分类
将文件材料按划定的保管期限进行分类。
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定期一般为30年、10年。
两级分类法
按机构(问题)分类
将文件材料按其形成或承办机构(问题)分类。
机构分类法和问题分类法应选择其一适用,不能同时采用。采用机构分类的,应根据文件材料形成或承办机构对归档文件进行分类,涉及多部门形成的归档文件,归入文件主办部门。采用问题分类的,应按照文件内容所反映的问题对归档文件进行分类。
三级分类法
文书档案档号结构示例
根据上述掌握的分类方法及确定的分类方案对归档文件进行实体分类操作。选择两级分类法方案的,先分好年度,再将每年的归档文件按已编制好的《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保管期限分类,准确划分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年、10年即可。若是选择三级分类法方案的,先分年度、分机构(问题),在同一机构(问题)内再分保管期限。
来源 | 兰台驿站
原标题:《【档案知识】 | 归档文件的分类有哪些讲究》
阅读原文